火是一种宝贵的资源,用得好的话能够造福万物,自从人类学会使用火之后,就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,也令人类变得更加强壮、更加的长寿。用在不恰当的地方时则会生灵涂炭,有句话相信大家都很耳熟“放火烧山,牢底坐穿”,在山中燃起的火不仅会毁灭山上寸草不生,也会烧死山上的所有动物。
相信大家对澳大利亚的山火感到触目惊心,一场山火烧了近4个月的时间还没被熄灭,无数动物被烧成黑炭,无数的森林也被损毁。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亚高温少雨,容易发生火灾,但这场火灾发生的原因,人为的可能性非常小,自然产生的可能性也极小,专家们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当地成为“火鹰”的鸟类造成的!
纵火惯犯“火鹰”
鸟类当中有一些智商十分高的鸟类,如:乌鸦,不仅会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,还会在群体当中还会通过交流经验来进行学习,学会利用马路上的车辆来开核桃,学会利用树枝勾出树干里的寄生虫,甚至在人类的有意引导下,还会捡烟头来换取食物。
火鹰并不是一种鸟类,而是由黑鸢、啸栗鸢、褐隼等多种猛禽的代称,在澳大利亚被称为“火鹰”也是鸟类当中的高智商存在,不过这高智商却造成了当地无数动物生灵涂炭。
在20世纪80年代时,就有一名叫做“迪克·尤森”的消防员发现“火鹰”会纵火这一行为,他在森林当中灭火的时候发现,有只鸟儿在他的后方纵火,他上报了这种情况,但是政府方面却认为这仅仅只是巧合罢了。
到了21世纪之后,一名鸟类专家“鲍勃·戈斯福德”听说了这种情况之后,立马前往调查,花费了6年的时间,他目睹了超过20次的鸟儿纵火事件。这些鸟儿的纵火事件并不是意外、也并非巧合,而是故意为之。于是鲍勃·戈斯福德将火鹰的这种行为以论文的方式发表出去,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。
鸟学坏了多可怕?
这些被称为“火鹰”的鸟儿十分的聪明,不仅会制造出火灾,在火灾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的时候,还会衔起其中燃烧的枝条,度过岩石和河流到达新的地点制造火灾。
而这些“火鹰”纵火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食物。当“火鹰”将火种丢到草丛上燃烧时,藏在草丛当中的小动物感到危险,就会逃出草丛,此时“火鹰”们就会趁机捕食这些暴露出的小动物。还有些小动物来不及逃走,被烤熟了也会成为一些“火鹰”的食物。甚至有些“火鹰”认为这些烤熟的食物更好吃,特意制造火灾。
刚开始也只有少数几种鸟类掌握这种“纵火”的能力,但是其他的鸟类看到之后,也学会了这样的捕食方式。这样的捕食方式对“火鹰”们来说,更加的省力,也更加的方便,但其他动物甚至是人类的生命安全。
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不消灭这些“纵火犯”呢?
这是因为这些鸟儿都是濒危的物种,在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中,而且这种鸟儿对于当地来说还是一种益鸟,捕食野兔为生,能够帮忙控制澳大利亚泛滥的野兔。而且这些“火鹰”也仅仅只是“黑鸢、啸栗鸢、褐隼”当中一小部分的存在,也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“火鹰”是森林大火事件的主犯。
所以当地的政府也只能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,来保持人鸟关系的和谐共存。
